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全国优秀作文网 >> 教师范文 >> 各类范文 >> 教学范文 >> 正文    用户登录发表作文 新用户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作者:任阿娟  作文来源: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关镇高庙小学  更新时间:2021/1/24  
内容摘要: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能力不是学习,而是语感。因此“语感”训练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感情的净化,是充满生机的、积极的教育。

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因此,学语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对生活的体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感。

阅读是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最高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在教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时,先指导学生朗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想象体会当时的背景和情景,然后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重点诗句,体会主人公触景生情,吟诗抒情的感人情境只有通过诵读,学生能才悟出语言材料中有血有肉的人,色彩缤纷的景和感人肺腑的情。学生在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必要的练笔,加以巩固读的成果,这样,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得到积累,在写中得到发展。

二、在情境中深化语感。

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意或语外之意的高情远韵和“可解不可解”之意这种语感才是最敏锐、最深切的。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对于这种最敏锐、最深切的语感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由于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参与,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离不开学生的悟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学会分析、琢磨,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领悟的最佳方法是“熟读精思,分析琢磨”然而分析的最佳方法是思考,思考越深入,领悟越深切在诗歌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熟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推敲,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心、用情体验、感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揣摩作者的思路、情感。我在教学过程中,舍得花时间、学会耐心的等待,热情的唤醒,巧妙的点拨,使学生由浅入深,从迷茫到开朗再到顿悟。久之,则诗歌中所蕴含的“玄机”就会通过有血有肉的语言从学生的口中传出来,这样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进一步锻炼。 

三、在训练中内化语感。

的学习大都是课堂习模式。学生接触的文教材不仅经过专家精心选定的课文还能接触各种语言知识,并有各种各样的实践训练。因此,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练,必须有教师的。但有的人将简单地等同于“讲”于是学堂讲堂”,教师大讲特讲,一讲到底这种违背教学规则的“讲”,一者表现为逐字逐句的“串讲”,二者表现为过分执着于逐层逐段的“讲析”。“串讲”“讲析”往往是见字不见词、见词不见句、见句不见段,见段不见篇,好端端的一篇文章被碎尸万段,忽略学生对作品的感知与直觉体悟。对于一般人来说,应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是知有不言,言有不尽。知有不言指学生已懂的不讲,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讲,暂时不需要理解的不讲;言有不尽则是点到为止,给学生的想象力出自由翱翔的时间。这才是的艺术,才是真正地将理解为

我认为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地的培养语感展开自身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对语言材料进行品评与赏此,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感情的净化,是充满生机的、积极的教育。



  • 上一篇作文:
  • 下一篇作文: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05-2021 [全国优秀作文网] 中国 作文在线 Finish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www.YouXiuZuoWen.com 管理员 QQ:113391928 QQ群号:3630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