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将 “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核心素养列为语文教学核心目标,阅读与鉴赏能力的培养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要求通过多元教学提升学生文本理解、分析与创造能力,夯实文化素养根基[1]。对小学生而言,阅读既能帮助获取知识,又能促进思维发展,还能带来深度审美体验。
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三大结构性矛盾:一是个性化需求与同质化教学的冲突,学生认知、能力、兴趣差异显著,常出现 “优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的情况;二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核失衡,现有评价多依赖纸笔测试,难以全面捕捉阅读中的思维与情感轨迹;三是文本理解与具象感知脱节,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纯文字阅读易形成理解障碍,削弱阅读兴趣。这些问题制约核心素养落地,亟需创新教学方案。
因此,激发全体学生阅读兴趣、落实因材施教,成为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核心难题。AI 技术凭借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优势,为教育个性化提供有力支撑。AI 赋能并非取代教师,而是通过人机协同,让教师专注于启发、引导与情感交流等创造性工作,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双提升。本研究基于教学实践,构建 AI 赋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实践挑战与应对路径,对推动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AI赋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与必要性
AI赋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技术手段重构“教-学-评”全链条,实现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教学转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个性化教学
AI可以通过采集学生阅读行为数据(如阅读速度、答题准确率、文本停留时长、错题类型等),动态构建学习者画像,精准定位学生在语言知识、思维能力、审美体验等方面的优势与短板。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中,某小学借助智能教学平台收集学生预习数据,发现部分学生对文言词汇理解困难,基于此,系统为教师推送带注释的白话译文与词汇闯关游戏,针对共性问题开展集中讲解,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利用固定的框架,引导学生梳理脉络,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实现“精准诊断-分层施策-个性辅导”的教学闭环[2]。
- 构建深度参与的交互式学习场景
小学生处于具象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传统文字阅读缺乏直观感知,学生理解困难,而AI情景生成技术可将抽象文本转化为可感的多模态情景,通过交互式评估把静态文本变为动态学习场景,有效激发阅读参与度[3]。例如,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支持实时查释义、生成启发问题链;语音交互能实现人机对话式学习,助力学生模拟角色对话、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海底世界》教学中,VR构建虚拟海洋生态,学生以“潜水员”视角直观理解“五光十色”等抽象表述;《鲁滨逊漂流记》课外阅读中,AR将文本场景转化为三维互动空间,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品质。这种交互式阅读模式通过虚拟场景与角色互动,显著提升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4],沉浸式体验增强了阅读趣味性与参与感,激发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技术解决方案。
- 搭建素养导向的多元综合评估体系
AI突破了传统评价的单一性,构建起“过程+结果”“定量+定性”的多元评价体系。在定量评价层面,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分析学生朗读的流畅度、发音准确率与情感表达强度;借助文本分析算法,对学生的阅读笔记、开放性答题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评估其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水平。在定性评价层面,系统整合学生的阅读轨迹数据(如重复阅读段落、批注内容、提问频率等),生成个性化成长报告,全面反映学生在阅读策略运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这种形成性评价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精准的教学改进依据,也让学生清晰感知自身的成长轨迹,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AI赋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构建
基于以上核心价值,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视角,构建以下四位一体的教学策略体系:
(一)课前:课前阶段中重点是实现学情诊断与兴趣激发双重目标。
1.诊断学情为学生匹配合适资源:教师进行教学的难点就在于挑选与学生认知能力相匹配的阅读材料,以及给出符合不同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学生的阅读策略。[5]因此在“神话故事”单元教学前,通过测评发现学生对神话人物的背景知识了解较少,教师可据此调整教学计划,增加神话起源的科普环节。
2.兴趣激发:基于学情诊断结果,智能平台为学生推送差异化的预习资源。对于低年级学生,推送图文结合的绘本故事与拼音认读工具;对于高年级学生,推送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名家解读视频与拓展阅读文本。
(二)课中:课中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重在分层教学与深度思考。
1.人机协同分层教学:在课堂共读环节,AI助手为基础层学生提供文本解析支架(如关键词标注、段落大意提示),为提高层学生推送合作探究工具(如小组讨论议题生成器),为挑战层学生设计创造性任务(如文本改编、续写故事)。教师通过后台实时监控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对共性问题开展集中讲解,实现“全员参与、各有所获”。
2.交互式任务驱动学生探究:在寓言故事教学中,利用角色模拟系统让学生扮演文本角色,通过对话互动体会寓言的寓意;在说明文教学中,借助数据可视化工具,将文本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动态图表,学生通过拖拽、编辑图表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在古诗词教学中,AI音乐生成技术将诗词意境转化为古典乐曲,学生在聆听与吟唱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律美。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
(三)课后:课后阶段的关键在于数据驱动的精准化阅读评价与反馈策略
1.自动化作业批改与分析:AI系统可以自动批改客观性练习题(如字词、填空),并即时反馈结果,针对错误内容生成专项错题集;主观性作业(如阅读感悟、仿写练习)由系统进行初步分析,标注优秀案例与改进建议,教师重点进行二次批改与点评。对于朗读、背诵类作业,智能语音评测工具不仅能打分,还能提供发音纠正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阅读能力可视化报告:系统定期为每位学生生成一份详细的“阅读能力诊断报告”,以可视化图表形式呈现其在识字量、阅读速度、理解深度、批判性思维等维度的表现与发展趋势。这份报告不仅让学生和家长清晰了解进步与不足,更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下一步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
3.自适应巩固练习推送:基于作业和测评数据,AI能精准定位每个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并自动推送针对性的巩固练习。例如,某个学生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上持续出错,系统就会为其推送更多关于识别和运用比喻的练习,实现精准辅导,避免无效训练。
四、AI赋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尽管AI赋能阅读教学前景广阔,但真正的实践之路仍面临很多挑战,需审慎应对。
(一)技术适配性不足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当前智能系统对汉语言文学的深层理解能力有待提升,尤其在古诗词鉴赏、文本寓意解读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应对策略包括:加强“教育+技术”的跨学科研发,鼓励语文教育专家深度参与产品设计,重点提升对文本意境、文化内涵的解读能力。学校应建立AI教学产品的试用评估机制,优先选择经过教学实践检验、内容科学严谨的平台,并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二次开发,增强技术与教学的契合度。
(二)教师数字素养薄弱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部分教师存在AI工具操作不熟练、数据解读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AI赋能的实际效果。解决路径为:构建“分层分类+精准赋能”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技术导师+教学名师”的双导师制,定期开展教学观摩与案例研讨活动,分享人机协同教学的成功经验。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将AI教学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考核与评优体系,引导教师主动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
(三)伦理与隐私层面的挑战与对策
学生的学习数据是个人隐私,若算法设计不当,则可能存在泄露风险的可能。对此,应严格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校园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所有权和使用边界,采用加密技术保护学生隐私。实施算法伦理审查机制,确保技术应用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四)成本与普及层面的挑战与对策
硬件的投入较高可能加剧区域、校际间的教育资源差距。破解之道在于:加大政府专项投入,优先向薄弱学校倾斜改善其硬件设施与网络条件;鼓励科技企业开发低成本、轻量化的AI教学应用,降低技术使用门槛;构建区域级AI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与工具,通过“云端课堂”“名师直播”等形式,实现优质资源的普惠共享。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课前诊断-课中互动-课后评价”的AI阅读策略体系,有效破解了传统教学困境,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精准、高效的实现路径。然而,教育的本质仍需依靠教师的人文关怀与专业引领。未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然是“教师主导”与“AI赋能”的有机统一。
随着 AI 技术在情感识别、深度对话等领域的突破,其在教育场景的应用将更加智能化。教育工作者应秉持“技术服务于教育”的初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AI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既坚守教育的人文本质,又善用技术的创新优势,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向更高质量、更具温度的方向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陈智娥. AI辅助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5,(24):153-156.DOI:CNKI:SUN:XKJA.0.2025-24-040.
[3]李玉奇.AI情境生成技术的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策略[J].家长,2025,(27):61-63.DOI:CNKI:SUN:JIAZ.0.2025-27-021.
[4]赖诗琪.AI赋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C]//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教育文化理论专业委员会.“传承中华文化,融合创新育人专题研讨会”暨2025年教育理论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二).武夷山市武夷桂林逸夫小学;,2025:115-117.DOI:10.26914/c.cnkihy.2025.037606.
[5]黄河,唐悦. 智能绘本:探索AI驱动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新范式[J].新课程评论,2024,(11):32-38.DOI:CNKI:SUN:XKPL.0.2024-11-004.
Copyright © 2005-2025 [全国优秀作文网] 中国 作文在线 Finish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www.YouXiuZuoWen.com 管理员 QQ:113391928 QQ群号:36308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