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全国优秀作文网 >> 教师范文 >> 各类范文 >> 教学范文 >> 正文    用户登录发表作文 新用户注册

《月光曲》教学设计

作者:常肖肖  作文来源: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  更新时间:2020/7/19  
内容摘要: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路明灯。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课标阐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即教学中应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精神为学生精神成长助力。同时课标还阐释“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第三学段需要达成的目标中包含学生“在阅读叙事性作品的过程中能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感受事件、人物,走进人物心灵,感悟作品赋予人物的丰富思想内涵,深入挖掘文章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读懂作品,深切理解文章主题和写作意图。

课标还强调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叶圣陶在他的教育论集中也谈到“我们鉴赏文艺,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必须驱使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因此在反复驱遣想象的阅读中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开阔阅读视界,获得丰厚的阅读体验。

2.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从单元导读“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可见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主题进行编排。安排三课,涵盖古今中外艺术之作,《文言文二则》文质兼美,以文言形式呈现古琴知音和求实的艺术魅力。《月光曲》带领学生感知外国音乐艺术之美。《京剧趣谈》彰显我国传统艺术京剧的底蕴。口语交际畅聊书法,走近国粹书法艺术,让我们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感受别样的艺术之美,从而陶冶情操,学习品鉴艺术,接受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本单元主题是“艺术之美”,在阅读教学中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月光曲》一课的教学也应围绕此要素的落实展开,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激发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聚焦文章第九段,作者描绘了盲姑娘兄妹俩听音乐时的联想和想象,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眼前浮现了月撒银光、月穿微云、月下浪涌三幅场景,画面变化的背后隐藏的是音乐曲调由徐缓清幽到曲折渐强最后直至高昂激越的动态变化,也是贝多芬内心情感波动变化的直观表达,从散步时的平缓幽静到弹奏第一首曲子时的复杂再到知音相遇的激动。文章既表现了伟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的同情与热爱和他丰富的想象力、卓越的才华,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源于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本单元习作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在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时,要求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月光曲》教学中对文本第九段的重点品读围绕此要素为习作铺垫。

3.学情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既是教材内容的学习者,又是教材内容的生成者,而且只有成为教材内容的生成主体才能成为教材内容的学习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查对所任教班级学生情况做如下概述:

1.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学习单反馈,对于文本基础知识字词等学生能够自学掌握。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对月光曲的传说进行梳理,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大致复述传说。但是尚未能清楚地表述贝多芬弹奏一曲以及再弹一曲的缘由。

2.借助语言文字想象画面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借助以往的学习经验,学生能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对于《月光曲》一文所描述的画面有简单的想象。但是未能领会画面的层次变化和丰富情感变化。

教材位置

内容

二下第二单元 

读句子,想象画面 

二下第八单元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三下第一单元

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四上第一单元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六上第一单元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月光曲》

借助语言文字想象描绘乐曲的画面。

3.前期调研中学生质疑:为什么《月光曲》流传于世?美妙在哪里?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通过抓关键词句,借助资料,探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来源,感受他同情穷苦的高尚情怀。(重点)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借助语言文字想象第九段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并背诵。(难点)

教学方式与策略

针对本课重、难点,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在读、品、悟的基础上,进行资料辅助:通过读兄妹俩、贝多芬和盲姑娘的两处对话,感受兄妹情深和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借助资料贝多芬名言和罗曼罗兰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新认知,感悟贝多芬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其乐曲中传递出的真情打动人心。

2.创设情境:在品读第九段时,借助语言和音乐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架设语言和音乐的桥梁,帮助学生体会文字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让优美的旋律流淌在心间。同时抓住意象鼓励学生对读,感受文字之美,体验乐曲之妙。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回顾传说内容

回想文章内容,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月光曲》的传说?

听同学们复述,老师从中提炼出了听--又弹-记,也是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初识乐曲:了解传说内容,回顾《月光曲》创作的过程。

2分钟

二、弦弦掩抑声声思——探究创作缘由

曲由心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让他弹完一曲又弹一曲,最终创作出享誉世界的《月光曲》?

预设1: 聚焦兄妹对话,感受兄妹情深

(1)重点品读的句子:“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预设2:聚焦贝多芬与盲姑娘的对话,感念知音之遇

(2)重点品读的句子: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预设3:聚焦环境变化,激发创作灵感

3)重点品读的句子: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一层银纱……

小结过渡:贝多芬感动于盲姑娘兄妹情深,对穷兄妹俩心生同情,感念于和盲姑娘的知音之遇,又恰逢月洒清辉,借着清幽的月光,完成了《月光曲》的创作。

探究缘由:抓关键词句,体会贝多芬对盲姑娘兄妹俩的同情,并探究贝多芬创作第二首曲子的缘由。重点体会知音之遇对贝多芬创作的重要意义以及贝多芬对穷苦大众和弱者的同情。

6分钟

三、唯见江心秋月白——感受乐曲之美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文章的第九段,借助文字走近这月光之下谱写的乐曲。

活动一:自主朗读,初探乐曲之境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文段,读后说一说这段文字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活动二:抓住意象,感受乐曲变化

1.师生共读,引导学生抓住意象,感受层次的变化。

师生对话:

师:我读的是月亮,你们读的是?

生:海面

师:我读的是“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你们能读的是?

生:“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师:我读的是“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你们读的是?

生:“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师:我读的是“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你们读的是?

生:“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同学们在我们的对读过程中你有怎样的发现?

生谈发现,意象或者乐曲画面的变化,教师相机板书。

月亮初升      海面洒满银光

月穿微云      海上风起浪涌

月光照耀      海上波涛汹涌

短短的一段文字层次丰富,充满变化,同学们你们之间也试着用对读的形式合作探究,看一看这文字背后还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2.学生合作探究朗读,捕捉乐曲的变化。

1)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随机采访,探寻学生合作读的设计,推测学生领略的变化奥秘。

3)分享展示

小组合作朗读展示;其他学生分享发现;朗读分工者解密。

小结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共读中发现了文字中蕴藏的秘密,看到了乐曲中展现的画面的变化,领略了曲调的起承转折,感悟到创作过程中贝多芬情感的起伏变化,这些层次的交融共筑了月光曲的变化之美。

活动三:配乐读诗,体会乐曲韵味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优美,贝多芬的《月光曲》也可谓是曲中有画,曲中有诗,让我们伴随着乐曲片段共读感受乐曲的韵味,边读边想象画面。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

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    

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

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她仿佛也看到了

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活动四:挖空诵读,回味乐曲美妙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            。”     

小结:同学们我们走进乐曲,不仅感受到了曲调之美,还领略到了情感之美,月光曲在耳边流淌,意境在心中荡漾。

感悟曲境:以读促悟,以读悟境,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设置不同的任务驱动,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想象语言中所描述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四个小活动,逐层深入:个性化体验-感受乐曲变化-体会乐曲韵味-回味乐曲美妙。

画面变化

曲调变化

情感变化

......

25分钟

四、曲终收拨当心画——感悟人曲合一

透过优美的月光曲,回顾它的创作历程,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贝多芬?

预设1:技艺精湛。月光曲引起了兄妹俩如此丰富的联想,可见贝多芬弹奏的技艺非凡。

预设2:才华横溢。月光曲让我们感受到诸多的变化,融入了贝多芬丰富的情感,只有横溢的才华才能铸就这不朽的乐曲。

预设3:善良、同情穷苦。文章中贝多芬感念于兄妹情深为兄妹俩弹奏可以看出他特点善良,贝多芬自己也说他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做到了这一点他才会觉得幸福,让我感觉到他同情穷苦人民的高尚情怀。

补充资料: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 —贝多芬

“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但他却创造欢乐给予世界! —罗曼·罗兰

小结:月光曲是不朽的美妙之音,贝多芬更是一个大写的人,一撇写尽才华,一捺藏着善良,正是这精湛的技艺和高尚的人性共同筑就了月光曲这份艺术的瑰宝。

人曲合一:由文识曲,由曲识人,走近《月光曲》美妙的意境与贝多芬闪耀的精神之光。感悟经典源于技艺和技艺背后光辉的人性,学会欣赏艺术背后的光芒。

5分钟

板书设计

 

才华横溢

善良、同情穷苦

月光曲:美妙......

主板书:                              副板书:

 

月亮初升      海面洒满银光

月穿微云      海上风起浪涌

月光照耀      海上波涛汹涌

                         

教学特色与反思

特色:

1.       创新教学形式,课堂以学生为主,提出主问题,展示要求,给予学生课堂主动权,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和生成。

2.       以问题链的形式呈现,课堂内容丰富完整。

3.       以活动的形式逐步推进。

反思:

生本位是教学导向,但是课堂生成的内容不必全取,小组的展示与分享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能给予其他学生以启发,并能使其他学生反思,而不是一味追求课堂的活跃度,对于学生的任何生成都全部尊重。学生旁逸斜出的课堂生成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指令和问题的指向性不明晰,在教师巡视指导的过程中要予以及时的调整。



  • 上一篇作文:
  • 下一篇作文: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05-2020 [全国优秀作文网] 中国 作文在线 Finish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www.YouXiuZuoWen.com 管理员 QQ:113391928 QQ群号:36308218